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一、用户现状分析:中国万网是中国最大的域名和网站托管服务提供商,由美国风险投资IDG和新桥资本(Newbridge Capital)投资,创建于1996年,是中国互联网服务行业的旗舰。中国万网一直专注于中国e网络体系(e-infrastructure)建设,用高性能价格比的虚拟主机技术帮助企业用最小的投资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进行网络营销,实现企业e化。
中国万网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IT城市设有分支机构,与中国万网签约的代理商已达数千家之多、遍布全国31个省市,随着业务不断的增加,面对全国众多的分支机构和数以千家的代理商,各种名目繁多的帐务让财务人员应接不暇,考虑到实际应用需求,万网开始实施大型财务管理软件来管理公司内部帐务,每天各地大量的财务数据需要传回总部处理;万网开始使用VPN作为传工具,由于地区差异太大,各地分别采用不同的接入方式连接到互联网,因此影响VPN的性能,VPN使用情况极不稳定。
二、解决方案:
瑞友公司了解到万网的实际情况,建议万网采用瑞友天翼远程应用接入系统作为中间件,加载到VPN中同步使用。通过试用证明,万网在采用瑞友天翼远程应用接入系统以后,VPN的传输速度比以前提高了60%,数据安全性也比以前提高了一倍。而且小型分公司或办事处可以不用再单独安装财务软件,直接在总部的服务器上完成财务工作;对于偏远地区,直接通过ADSL拔号就可以登陆到总部的服务器上;极大的为企业降低了信息化投入费用,对各方面的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
而且,经过授权的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在任何时间、任何区域通过任何网络方式都可安全的访问公司总部的服务器进行实时办公,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共享及传递,从而显著提升了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增强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瑞友天翼远程应用接入系统,以其稳定卓越的表现获得了用户的肯定,不但能够满足远程访问的基本要求,最重要的是实现了集中式管理,使总部能够实时监控分支机构的财务状况,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天翼系统的方案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访问速度快
采用天翼系统进行远程访问,网络间传输的只是鼠标键盘和屏幕更新信息,对带宽占用低于3Kbs,支持任何网络连接方式。
●快速部署
使用天翼系统,客户机不再需要安装任何客户端,客户端的升级、打补丁等维护都集中在天翼服务器上完成,大大减少了IT部门的工作量,提高了支持的响应速度。
●安全性高
天翼系统本身提供了加密传输,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
●连接稳定
天翼连接非常稳定,即使断开,也会设定保留断开点的信息,等待下次连接成功后直接回到断开点,不会影响数据操作。
●可靠性高
当涉及到多并发用户应用时,可以使用多台天翼服务器,通过负载平衡,实现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降低TCO(总体拥有成本)
天翼能在服务器端有效管理和支持各种应用管理软件,节约了IT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了现场支持的成本。经过验证,采用天翼解决方案的系统,两年时间内能节省费用约50%,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比例将会更高。
●保护原有投资
采用天翼系统,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连接方式提供高性能接入,延长网络和电脑硬件的生命周期。
●系统集中部署和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单点控制整个系统的进程、资源、状态等,并且通过有效的控制工具部署和督促各个环节的正常工作。
三、运行环境:
1、服务器
操作系统:Microsoft2000/2003,微软终端服务许可。
硬件:PⅢ800M/512M/40G以上。
软件:天翼远程应用接入系统。
服务:禁用除RAP以外的所有服务(包括IIS,RDP),确保安全。
2、客户端
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全系列、Linux、WinCE、UNIX等多种客户端操作系统。
浏览器: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5.0以上或Netsacape等多种浏览器。
硬件:只要能运行Windows及上网即可。
3、网络
协议:TCP/IP、SSL、HTTP/HTTPS。
端口:自定义
接入方式:拨号、DSL、Cable Modem、LAN、GPRS、Wi-Fi、卫星。
最低带宽:每一个客户端3KBps。
四、应用价值(用户感言):我们在使用瑞友天翼远程应用接入系统后,工作效率得到很好的提高,工作量也减少了很多,我们可以随时对各种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并处理;并且我们的数据安全也得到了很好的保证,不再担心数据泄密。感谢瑞友公司,感谢你们研发的瑞友天翼远程应用接入系统,真正为我们企业信息化应用带来了福音。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