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网络技术列表/内容

沟通CTBS助华盛集团完成财务集中管理

网络技术2022-12-28阅读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华盛集团是一个集工业、贸易和物业为一体的香港独资企业,主要进行滤清器的研究、试验、设计和生产,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服务范围以交通、能源设备为主。华盛总部位于深圳宝安区,属下有9个独资和控股公司,分布在香港、新加坡、上海、北京、深圳、玉林等地。
用户需求
华盛滤清器专业生产基地分布于深圳特区、上海安亭国际汽车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年生产能力为1000万个/套,产值2.8亿元。为了使企业更好地进行生产和管理,华盛特地引入了金蝶K/3 ERP系统,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但是由于华盛的分支机构众多,且分支机构和出差人员不能直接应用总部的K/3系统,出现了信息孤岛的局面,远程接入的问题成为限制ERP价值最大化的瓶颈。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发挥ERP的最大效益,华盛IT部决定通过远程接入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分支机构与总部能够进行数据交互,信息汇总,真正实现集中式管理。
沟通CTBS的良好表现
华盛IT部刘工经过了解,决定试用中国最大的远程接入平台提供商——深圳沟通科技公司的CTBS解决方案。他认为:相对于昂贵的DDN专线和部署较麻烦的VPN来说,CTBS是性价比较高,更加人性化的远程接入解决方案。
实施过程:
沟通CTBS平台安装于一台设在华盛深圳总部的服务器上,香港、新加坡、上海、北京、广西玉林、无锡、广州、重庆等地的分支机构分别从网络下载CTBS标准版的客户端并安装,由总部系统管理员逐一发配访问权限。
安装环境:
主要发布的程序:金蝶K3ERP
CTBS服务器:
IBM专业服务器
操作系统:2003 server
CPU:2G
内存:3G
网络条件:电信ADSL动态IP上网
客户机:数百台各种配置的PC终端以及若干台NOTEBOOK

在CTBS的测试阶段,华盛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人员同时进行多点操作,远程访问总部服务器上的K/3财务系统,发现效果十分理想:不受客户机的配置影响,速度快,稳定可靠,操作简便,达到了无缝接入的效果。
经过分支机构人员的测试亲身体会,沟通CTBS以良好的表现最终获得了华盛IT部张工的肯定,决定下一步在整个集团推广使用。
沟通CTBS的方案价值
沟通CTBS远程接入平台,以其稳定卓越的表现获得了用户的肯定,不但能够满足远程访问的基本要求,最重要的是实现了集中式管理,使总部能够实时监控分支机构,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CTBS的方案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分支机构远程接入
用了沟通CTBS之后,各分支机构都能远程应用总部的金蝶K3系统,出差人员能够实现远程办公,无论他们身在哪里,用怎样的方式上网,客户机的配置如何,都可以轻松地访问总部应用。
●访问速度快
采用沟通CTBS进行远程访问,网络间传输的只是鼠标键盘和屏幕更新信息,对带宽占用低于28.8K/S,支持任何网络连接方式。
●快速部署
使用沟通CTBS,客户机不再需要安装金蝶K/3客户端,客户端的升级、打补丁等维护都集中在CTBS服务器上完成,大大减少了IT部门的工作量,提高了支持的响应速度。
●安全性高
沟通CTBS本身提供了加密传输,可以提供更高级别的安全保障。
●连接稳定
CTBS连接非常稳定,即使断开,也会设定保留断开点的信息,等待下次连接成功后直接回到断开点,不会影响数据操作。
●可靠性高
当涉及到多并发用户应用时,可以使用多台CTBS服务器,通过网络负载平衡,实现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降低TCO(总体拥有成本)
CTBS能在服务器端有效管理和支持金蝶K/3,节约了IT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了现场支持的成本。经过验证,采用CTBS解决方案的系统,两年时间内能节省费用约50%,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比例将会更高。
●保护原有投资
采用沟通CTBS,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连接方式提供高性能金蝶K/3接入,延长网络和电脑硬件的生命周期。
●系统集中部署和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单点控制整个系统的进程、资源、状态等,并且通过有效的控制工具部署和督促各个环节的正常工作。
用户评价

 “在引入沟通CTBS之前,我们的财务报表要实时传送到总部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不仅速度慢,数据量庞大,而且效率很低。在试用CTBS的时候,我发现它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使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不再为了传一份报表而加班加点了。”
——华盛上海分公司财务部人员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