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接入网业务还是非常有用的,于是我研究了一下接入网业务的问题,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移动分组接入网业务的飞速发展,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由于很多运营商缺乏有效的分组接入网业务运营体系,他们从分组业务中获取的利润却往往无法和他们对分组系统的投入相匹配。运营商日渐感受到移动分组接入网业务发展过程中投入回报率的下降趋势。
究其原因,移动分组接入网业务存在很大的开放性,大量的分组业务由单独的接入网业务提供商提供,不依赖于移动运营商,移动运营商在整个接入网业务供应链中的地位已由电路域时代的绝对接入网业务掌控者逐步沦为分组业务承载的管道商,无法从业务的创新中获取更高的附加利润。
为了抓住分组接入网业务这一新兴利润增长点,运营商对分组业务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改变原有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实现基于业务和用户分类的更精细化的接入网业务控制和计费管理,以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创造最大利润。
运营商基本可以将网络中的接入网业务分为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接入网业务实施不同的策略。
◆对于网络中受欢迎或发展潜力大的业务,给予充分的QoS保障并通过资费策略创造更大的收益;
◆对于消耗系统资源大但收益小(如P2P类业务)或与正在运营的接入网业务产生冲突(如skype业务)的,则通过接入限制、带宽限制或资费限制等方式消除影响;
◆对于其他一些普通的PS业务,采用粗放型管理手段。
通过分类,将原本无序的分组业务有序化,并对这些有序化的业务报文进行针对性的管控,使运营商充分挖掘业务每一个比特的价值。而要实现这一目的,运营商的分组网络需要具备有效的业务识别、完善的业务统计分析和多元化的接入网业务控制能力。图2显示了分组业务精细化运营的思路,其中业务的识别主要有DPI(Deep Packet Inspect)和DFI(Deep Flow Inspect)两种方式,前者主要依赖业务的具体特征码识别,而后者更多利用了业务的流量特征模型匹配技术。
分组业务的管理架构主要分成两个层次,承载/业务控制层和承载网络层,在控制层部署策略决策系统,生成具体的控制和计费规则,而在承载网络层上则有两种管控功能部署方式:在接入网关节点上内置和在IP业务边缘上独立部署。这两种方式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别,前者更适合对运营商业务的精细化管控和计费而后者则更适合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统计分析及管控。两种方式都各有优缺点,在移动分组接入网业务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将两种方式结合,才能实现运营商对精细化运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