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网络技术列表/内容

远程接入网集中管理模式详解

网络技术2022-06-15阅读
网络技术是从19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资源包括高性能计算机、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大型数据库、网络、传感器等。 当前的互联网只限于信息共享,网络则被认为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阶段。

远程接入网是接入网技术非常主流的技术之一,于是我研究了一下远程接入网中集中管理模式,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更高的信息安全性和应用性能是SSL—VPN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好处。由于SSL协议本身就是一种安全技术。因此SSL—VPN就具有防止信息泄漏、拒绝非法访问、保护信息的完整性、防止用户假冒、保证系统的可用性的特点,能够进一步保障访问安全,从而扩充了安全功能设施。而作为处于应用层和TCP/UDP层之间的一种安全协议,相比较处于网络层的IPSec,SSL可以提供基于应用层的访问控制,更适合远程安全访问的移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

由于ERP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和供应链的管理,这就要求ERP系统必须在高度的安全下稳定地运行。SSL—VPN提供的只是应用层的互连.每个使用者只能访问授权给他的应用,除此之外的其他任何资源都无法访问,确保了系统资源的安全性。在最重要的安全性方面,SSL—VPN能够提供ERP全程安全保证。首先,SSL—VPN可以实现128位数据加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确保ERP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其次.多种认证和授权方式的使用能够只让。正确”的用户访问ERP系统。从而确保ERP访问的安全性。再次。SSL—VPN支持多层安全控制机制,能够保证ERP后台服务器的安全性。在管理维护和操作性方面,SSL—VPN方案可以做到基于应用的精细控制,基于用户和组赋予不同的应用访问权限,并对相关访问操作进行审计。此外.SSL—VPN还提高了ERP平台的灵活性,方便扩展应用和增强性能。尤其是在降低使用成本、最有效地保护用户投资这一敏感话题上,SSL—VPN赢得了用户最终的好感。

集中管理模式成为ERP远程接入网的主要手段

“数据大集中”的管理变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从几大跨国银行开始实现的。在国内。银行、电信业的全国性数据整合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了,目前很多行业用户都已经在整合的信息架构基础上运营新一代业务系统。沃尔玛拥有全球最大的数据库,全球5000多家连锁店的信息都集中在数据中心。从而保证了这家超级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集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面向未来的管理模式,强调一体化的业务过程以及知识和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模式不仅是数据管理的集中,更是在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和业务的集中管理和监控,业务集中处理可以减少管理层次和重复建设、充分共享企业计算资源、规范业务操作及流程。这一模式代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趋势。集中管理模式有利于整合企业资源,实现集中管理、调度和监控。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实时、全面的决策信息;同时加强了企业敏感数据的安全集中管理,促进了企业内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技术也大大提高了ERP远程接入网的访问速度,缩短ERP项目实施周期,降低TCO(综合拥有成本)。

(二)集中管理模式是ERP发展的必然选择

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企业的lT架构缺乏统一的基础,会使IT环境复杂和失控;另外越来越分散的企业计算平台让企业信息管理者难于管理,因管理乏力而导致的安全性、稳定性差以及管理复杂、维护不便、升级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IT总体拥有成本却累年增加。

集中管理模式可建设企业高效安全的计算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统一管理问题,降低TCO。国内主流管理软件厂商提供的ERP软件基本上是从财务管理软件发展起来的,因而从产品的架构上讲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从部门级应用到企业级应用不仅是数据要实现集中,更重要的是在应用上实现集中管理。随着国内主流管理软件厂商的成熟和快速发展,厂商们纷纷推出各自的集中管理解决方案。新一代产品的架构均能支持多工厂、多地点和跨区域运作的企业模式,适应多层次跨行业的制造方式和多层次的财务体系结构。

由于远程接入网和访问的速度问题,国内软件厂商目前仍以提供分布式解决方案为主.各地分别建立数据服务器.然后把数据上传.总部再进行汇总。虽然产品中也实现了部分功能的web版应用。但因为速度的问题却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处理业务的需要。主要是进行一些远程查询,所以web版的产品并没有多少客户。分布式解决方案不但让企业总体拥有成本全面上升,同时也无法满足企业实时对业务集中管理的需要。集中管理模式让企业的ERP投资价值实现最大化,而ERP也让企业进行集中管理成为可能。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