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经成为互联网接入的大国,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于是我研究了一下互联网接入中关于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这里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用。地方运营商在管理网站上的“末梢失灵”特性告诉我们,靠“整风行动”很难长期消灭低俗网站,要想“治本”,还需探索形成长效机制,特别要在法律法规上有章可循。
国家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办公室的一纸公告,将12家地方运营企业推上了舆论的焦点。包括福建厦门电信、莆田电信、浙江杭州电信等运营企业,被确定为“为一些未经登记备案的违法网站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违反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据“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办公室人士说:“这说明,(当前)网络接入服务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但是这一薄弱环节是如何形成的,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整风行动
得知消息后,《通信产业报》(网)记者很快联系了涉及到的各地方运营企业,据记者采访了解到的情况,从2月13日这一消息传出到现在,被点名的各运营商均十分重视,很快就拿出了整改方案。
福建电信采取了三个“硬招”:一是对直接互联网接入公用互联网端口的未备案网站,已限于2月15日24:00之前全部关闭,并立即查处违法低俗网站。江苏电信也成立了由省公司副总经理韩臻聪任组长的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有害信息“发现—监督—处置”机制,并在有害信息的主动发现、快速定位、及时处置能力上有新突破。到发稿时为止,这些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末梢失灵
实际上,低俗网站之所以能在某些地方“闯关通过”,并不是因为地方运营商,不愿管理,而是由于管理的“末梢失灵”。王某在南方的一个普通地级市经营着一个没有牌照的“游戏工作室”,他告诉记者,很多像他这样的人都选择在三级甚至四级城市落脚,包括一些违法网站,这是因为“一方面这里的互联网接入费比较便宜,另一方面,这里运营商对于互联网接入的管理也比较宽松。”
“宽松”意味着有隙可寻。我国网站实施“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但是如此庞大的体系,很难保证每一个“末梢”都保持着神经的敏感性。而某些地方运营商之所以对接入的“管理比较宽松”,也是由于人力和技术力量的限制。一位运营商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基层运营商很难对违规接入的网站进行长期有效的监测。现在运营商都在减少后台管理人员充实市场一线,平时一个地市级运营商可能只有几个人管理此事,县级市人就更少,这就更增大了监督的难度。据了解,到2月13日为止,在全国关闭的1911家违法违规网站中,66.8%未依法履行登记备案手续。而为这些网站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企业多达150多家,其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三、四级城市。
构建长效机制
在得到消息后,记者曾致电江苏电信法律事务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有关活动,不在他们所负责的范畴之内,他们也没有参与。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凸显了当前互联网接入管理的法规困境。众所周知,靠“整风行动”很难长期消灭低俗网站,要想“治本”,还需探索形成长效机制,特别要在法律法规上有章可循。
目前对低俗网站的打击是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同时由政府监督运营商执行对互联网接入进行管理。但互联网整治工作涉及文化、工商、公安多个部门,看起来编织了一张管理大网,却没有哪个部门能够最终“收网”。有电信专家告诉记者,要想解决此类问题,最好要依据《电信法》或更高级别的立法,才能确保执行力度,但这已不是地方运营商所能解决的问题。